![]()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豬瘟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其流行形式和發病特點已發生了很大變化。主要表現為:
(1)流行范圍廣,全國范圍內均有豬瘟流行 ;
(2)散發流行,疫點減少;
(3)目前豬瘟多發生于新生仔豬,發病日齡日趨偏小。成年豬很少出現發病癥狀,存在嚴重帶毒現象,可帶毒750 d,還能引起水平傳播、垂直傳播并造成惡性循環 ;
(4)非典型癥狀和繁殖障礙型豬瘟增多 :臨床上豬瘟病毒持續性感染(亞臨床感染)和隱性感染增多,妊娠母豬帶毒綜合癥( 繁殖障礙型豬瘟) 病例突出,這種感染種豬往往外表健康,是引起豬瘟流行最危險的傳染源,應及時堅決淘汰。
(5)混合感染嚴重 :與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偽狂犬病、細小病毒、圓環病毒病等的混合感染十分嚴重和普遍 ;
(6)免疫失敗現象嚴重 :養豬場十分重視豬瘟免疫注射,80% 以上豬群均注射過兔化弱毒疫苗,但豬群免疫力低下卻普遍存在。母豬持續感染和仔豬胎盤感染是引起免疫失敗的重要原因。
針對目前豬瘟的流行特點,建議豬群的免疫程序如下:
仔豬 :0-35-70、30-70,超前免疫根據視豬場污染情況而定。
后備種豬 :配種前2 ~3 周再加強免疫一次。
種公豬 :春秋兩次。
種母豬 :產前20 ~28 d 或產后20 ~28 d 免疫一次。一年兩次或三次。
目前有些豬場采用“零時免疫”的方法控制豬瘟。豬瘟“零時免疫”方法在理論上是可行的。“因多數母源抗體不能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初生仔豬體內母源抗體極少,不足以干擾弱毒疫苗與免疫細胞的接觸。零時免疫”能使疫苗毒在體內有足夠的增殖時間而不被血液中母源抗體中和,使仔豬盡早獲得主動免疫。
但實際操作卻難以實施,如母豬分娩過程可能拖長或者母豬晚上產仔,仔豬出生后已吮吸了初乳,疫苗稀釋后保存時間過長等,都會導致免疫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