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1基礎性生物安全
基礎性生物安全就是養禽場的選址安全,即選擇一個遠離人口居住區,水源安全,無污染的區域,給家禽提供一個天然的隔離屏障,是做好家禽養殖的首要條件。
1.1地勢
養禽場要選擇地勢高、干燥、背風向陽、排水良好、便于防疫的地方。
1.2水源
選擇地下水源無污染區。
1.3周圍環境
養禽場要遠離城鎮,最好在其周圍3km內無人居住、無禽畜屠宰場和其它養殖場等污染區。場區距離交通要道500m以上。
2結構性生物安全
環境控制技術在養禽業已經得到規??蛻舻膹V泛應用,如濕簾通風降溫設施、自動喂料、自動清糞設備、自動揀蛋設備、縱向通風設備、熱風爐、雞糞處理技術、飼料微生物制劑的應用,有效地改善了雞舍內環境,提高蛋雞的生產性能;同時在雞場的選址和建設方面按照生物安全要求,一定程度地改善了雞場的外環境,但在大量的養殖戶中沒有形成明顯的生物安全意識,導致養殖集中區的疾病控制存在很大問題[1,2]。結構生物安全對于解決當前在我國大的養殖狀況下因嚴重污染導致疾病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有著明顯的作用。
結構生物安全指場內的合理規劃與布局。
2.1結構生物安全建設要求
2.1.1廠區結構
生產區與生活區嚴格分離;雞場大門口、雞舍入口設置消毒池和紫外線燈。生活區與生產區之間建有消毒池,生活區入口設置洗澡間和消毒池。
2.1.2生產區結構
臟道與凈道的分離且單向化,凈道專門用于運輸疫苗、飼料、產品;臟道專門用于運送雞糞、病死雞、淘汰雞和其他雜物;整個雞場周圍有圍墻和防疫溝(明溝);雞舍之間間距在20~25m;雞舍之間無雜草,雞場內道路凈化;雞舍外的排水溝設計水泥明溝;雞場下風(最好遠離雞舍5m以上)處設置無害化死雞焚燒爐;雞糞場設置在雞場外的500m以上。
2.2雞舍建設要求
2.2.1設備要求
自動喂料、自動清糞、濕簾降溫(夏季降溫系統)、雞舍供暖系統、減少人員飼料的接觸,降低飼料污染。
2.2.2雞舍高度
雞舍高度在4.5m以上,保證雞舍內空間足夠大,改善內環境。
2.2.3雞舍保溫
雞舍墻體采用外墻保溫,雞舍頂采取彩鋼板板不銹鋼板中間加厚隔熱層,利于保溫與消毒。
2.2.4雞舍分布
育雛舍設置在整個雞場生產區的上風口,與育成產蛋舍分開獨立設計。設置化驗室或解剖室,位置在下風口。
2.2.5工具要求
各雞舍配置專用的工具用具不串舍。
2.2.6防鳥、防鼠
只有雞場內設計達到合理生態養殖布局要求,只有在雞群提高良好的生活環境,只有減少或杜絕人與雞的接觸,只有杜絕雞場內車輛、器具混用,才能給雞群高產穩產創造良好基礎。
3運作生物安全
指日常飼養管理、防疫消毒、隔離等綜合措施。
3.1日常飼養管理
3.1.1進雛的生物安全要求
引進具備良好生產、孵化、符合生物安全條件的品牌種禽企業的產品;無沙門氏菌、傷寒、副傷寒;無特定病原場家的雛雞;接雛后的雛雞紙箱作焚燒處理;雛雞進場后隔離飼養20d,其間內喂養雛雞的人員不要進入育成,產蛋雞舍;認真做好進雛后的各項紀錄(引種廠家、品種、時間、溫度、濕度、日飼喂量、日死淘、使用疫苗廠家及防疫方法、斷喙反應等)檔案。
3.1.2采取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
建立一個雞場只飼養同一日齡的雞,淘雞后空舍2個月,以便雞場凈化徹底;飼養人員最好采取全封閉式的管理,如開放式管理,飼養人員每次進場需加強換衣、洗澡和消毒程序。
3.1.3飼料生物安全
常見的導致飼料方面問題主要來源于飼料原料霉菌污染;無法對每批飼料原料營養化驗調配配方,導致理論數據與實際應用的較大差異等。
運用自配料要見建立飼料原料檢測手段:對玉米、豆粕、棉粕、菜粕、石粉等原料的外觀檢測和主要營養成分的檢測手段;建立對每批飼料原料進行霉變檢測和識別;建立電腦飼料配方程序對不同飼養階段營養特征及飼料原料的營養含量科學配比、堅持對每批原料先化驗后調整配方的原則進行;建立飼料加工過程中對每種飼料原料準確稱量、科學混合的原則;堅持每天早晨喂料前對飼槽清掃、消毒處理;飼料中長期添加足夠量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嚴格控制雞舍中的蒼蠅、蛆,可在飼料中添加一些添加劑[3]。
3.1.4飲水生物安全
大量養殖戶在實際養殖過程中存在水管長期不清洗、沒有使用不透過乳頭飲水器,濕水管內存留大量的水垢、雜質、有機質污染物、藻類微生物、飲水預防、治療用藥殘留物,導致飲水免疫時的疫苗效力下降或免疫失敗、飲水預防及治療效果差,致使雞群飲用水長期污染,雞群出于亞健康狀態。
水源易受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的污染。要求雞場周圍水源不受污染,保持雞場干凈、衛生對保障雞群的飲水衛生、雞體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水源無污染,最好使用深井水直接進入雞舍。水管最好使用不透光的PVC水管。注意水管衛生,堅持水管、飲水器每天清洗或沖洗一次。每次飲水免疫或預防用藥后進行沖洗,以保證飲水的干凈、安全、無污染。
3.1.5糞便處理安全
雞舍的糞便當日清除,當日運到指定的糞便處理場,保證雞舍內有良好的空氣環境;固定專人、專車、專用通道,嚴禁飼養人員與糞場、清糞人員互相感染,嚴格控制雞糞造成的污染。
3.1.6病死雞處理
每天下午由場內指定的專門人員收取各個雞舍的病雞、死雞、淘汰雞,集中焚燒處理。
3.1.7夏季降溫
使用濕簾并加強通風,保證雞舍溫度不超過30℃,給雞群提供良好的溫度環境,降低熱應激。
3.1.8冬季通風系統
雞舍設置冬季通風小窗[4],保證雞群有良好的通風條件,有效降低雞群的冷應激。通過以上措施保證雞群在整個飼養階段處于“生物安全模式”狀態。
3.2防疫消毒
雞一旦發病,必然帶來較大的損失而且影響該批雞以后的生產性能,樹立防重于治的科學防疫理念是養殖成功的關鍵:衛生消毒時減少或降低病原微生物最有效途徑,預防保健用藥可保證雞體長期處于健康、安全的生活狀態;疫苗預防則是防止疾病發生的最后一道防線,建立科學消毒、預防用藥原則是養好雞的關鍵。疾病預防投入較為科學的費用比例為:獸藥10%、疫苗30%、消毒用藥60%是合理的、成功的飼養者[5]。
3.2.1建立衛生消毒生物安全常規理念
養殖戶在消毒時經常犯的錯誤是:平時消毒沒有對雞舍內的雞糞、飼槽、水線、固定用具等進行徹底清掃和擦洗,導致每次消毒效果很差,當雞舍存在有機質(糞便、飼料、塵土)的時候,消毒是沒有效果的。
建立場內人員外出、進場消毒管理制度;建立進出生產區消毒、清洗、雞舍專用鞋制度;建立飼養人員及養殖用具不串舍的制度;糞便是雞場最大的污染源之一,拉糞車有到處拉糞且經常不消毒的習慣,重視對拉糞車的隔離消毒對于預防疾病的發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建立外來人員獸醫、飼料銷售人員的隔離消毒;建立每次轉群、淘雞后空舍2個月,進行徹底清掃、消毒,以使環境徹底凈化;建立每次防疫后的剩余疫苗、瓶及相關用具的消毒、焚燒處理制度,防止苗毒污染。
3.2.2預防用藥的生物安全理念
近年來,疾病越來越厲害、越來越復雜,已經成為蛋雞養殖成敗的關鍵性因素,養殖戶們只是很重視,但不知如何正確用藥,導致病原的抗藥能力越來越強,發生變異。定期對雞群進行防呼吸道病、消化道病、生殖系統疾病預防用藥,最好使用中藥制劑以降低對雞群的應激。
3.2.3疫苗免疫的生物安全
據調查,近年來疾病的復雜化、難治愈、疾病反復發作與疫苗保存、運輸、免疫程序不當、點苗操作不當、剩余疫苗及點苗用具的污染、盲目免疫導致雞群抗體下降等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結果導致雞場小環境和整個大環境嚴重污染,使細菌、病毒耐藥性和對環境的適應性增強而致??茖W的免疫程序、各種疫苗毒力強弱特性及使用時效、特別是疫苗的低溫保存、恒溫運輸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具體注意以下問題:
3.2.3.1疫苗的保存、運輸
保存:疫苗的保存要嚴格按照說明書標注的溫度保存,重點防止因斷電,經常開關冰箱使疫苗解凍-再凍-再解凍-再凍得情況發生。
運輸:疫苗運輸過程中經常出現因其保存轉置的簡陋而發生疫苗解凍導致失效的情況,往往造成疫苗效價不好導致免疫失敗的情況,故需要特別重視運輸環節問題。
3.2.3.2合理的免疫程序
根據當地疫情發展狀況,制定適合于自己雞場合理的免疫程序。
4結論
要做好雞場的生物安全建設,要求制定一系列的生物安全制度,包括雞場環境控制和設施建議、檢疫與隔離、加強消毒凈化環境、加強飼料的管理、無害化處理、實施群體預防、防止應激、免疫接種、做好滅蚊蠅、滅鼠和防野鳥措施等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強消毒、凈化環境和嚴格的隔離制度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