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保育是哺乳仔豬由斷奶順利過渡到補料的重要飼養階段,搞好仔豬保育是提高生豬育成率和經濟效益的關鍵技術措施。那么,究竟應該怎樣提高仔豬的保育技術?接下來就來看看
興旺動物藥業為您帶來的分析:
規模養豬場推廣應用仔豬保育綜合保健技術則顯得的尤為重要。興旺專家們在長期的接診中,對于仔豬保育技術進行了多次有益探索,也總結了可供借鑒的實踐經驗。規模養豬場在配備保溫產房、育仔舍、產仔床、保育欄等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在生產實踐中,從仔豬斷奶轉入到保育欄的飼養階段,可采取仔豬保育綜合保健技術。
1、斷奶留養,同窩保育
哺乳仔豬18~20日齡時,隨著母豬泌乳量和乳汁質量的下降,就應當及時斷奶并轉入保育階段。斷奶時,應首先把母豬趕下產仔床,將仔豬原欄留養1~2天,以減少轉欄時的離母、寂寞和環境應激。斷奶仔豬轉入保育欄后,最好同窩仔豬轉入同一保育欄,不要合群補欄,以防仔豬大欺小、強欺弱和互相追咬等現象的發生。
2、及時補料,搞好保健
哺乳仔豬10日齡時即可開食誘飼,以激活胃內膠源蛋白和各種酶劑,增加胃內容積。斷奶仔豬轉入保育欄(高床仔豬保育欄)3~5天后,利用仔豬進入旺食的時機,在保育階段,及時加入腸肽金1號(主要成分寡聚糖、芽孢桿菌),采取少喂勤添的飼喂方式,少吃多餐,日喂7~5次,促使仔豬健康生長發育。
3、強化免疫,搞好預防
仔豬轉入保育欄后的第2~3天(即仔豬21~23日齡時)給仔豬肌注豬瘟疫苗,然后于26~28日齡時,肌注豬巴氏桿菌、豬丹毒二聯疫苗,35日齡時肌注仔豬副傷寒疫苗。注射疫苗時應選擇晴朗的天氣,且在食后2h進行,在注射疫苗期間應供給仔豬電解質+維生素C+白糖水溶液,以免仔豬發生注射應激和疫苗反應。與此同時要適時搞好定期預防性驅蟲和去勢工作。
4、調節豬舍溫度,保持通風良好
仔豬轉入保育欄后,仔豬臥場要鋪設一定范圍的墊板,防止仔豬就欄隨臥,引起腹瀉和咳喘等疫病。豬舍溫度應保持在25℃以上,隨著日齡的增長,適時調節豬舍溫度,每周減少2~3℃。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溫,冬季要搞好防寒保溫。同時保持豬舍清潔干燥,通風良好,空氣新鮮,給保育仔豬創造一個適宜的生長生活環境。
5、搞好環境消毒,控制疫病發生
仔豬轉入保育欄前,對保育舍、保育欄,采用熏蒸和噴灑等消毒方法。對于保育舍的糞污、飼具、保育欄及墊板等物體進行強化消毒和無害化處理,并經1~3天通風清舍,清除異味。再將仔豬轉入保育欄。
對于面積較大、保育欄設置較多的保育舍可根據情況,采用雙效季胺鹽、腆類等異味較小的消毒藥進行刷試消毒,在以后的保育過程中,每周消毒1~2次。及時做好預防病毒的作用,這樣可以增加小豬仔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