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肉用種公雞的飼養方式直接決定著種公雞的優良狀況,種公雞在不同生長階段養殖戶應使用不同的飼養方式最好。
一、肉用種公雞的發育特點
1. 體重增長。在4周齡時體重應達到標準或超出標準100~150克,光照時間必須調整到能使飼料采食完全。6周齡時體重應達到1000克以上,甚至達到1200克。在7~15周齡有條件的可以小心嘗試把體重拉回到標準,使體重平穩增長,有可能在13~15周齡使體重逐漸拉回到標準或比標準高50~100克。在16~26周,無論此時體重大小必須保持周增重達標,因為此時睪丸開始迅速增長。
2. 骨架發育與脛骨長度。適當的骨架大小與脛骨長度對種公雞的交配非常重要,同時也會影響種公雞產蛋期的體況。大約85%的骨骼在前八周完成發育,95%的骨骼在前十二周完成發育,不要錯過種公雞骨架發育的最好階段,因為脛骨越長受精率越高。
3. 睪丸發育。種公雞睪丸大小和重量與精子、精液的數量和質量有直接聯系,公雞睪丸的發育與育成期體重增長與飼養管理有很大的關系,產蛋期公雞睪丸大小與功能的保持和體重控制及其體況有關,公雞睪丸發育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階段:①在2~15周齡,睪丸重量的增加有限,但是精原細胞數量的增加非???,精原細胞不但提供將來精子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而且其數量多少對睪丸產生精子的能力有很大的關系。在11~12周齡,睪丸開始發育后突然增大,而后停止發育,這期間盡可能避免妨礙種公雞生長發育的各種應激發生,否則會影響睪丸的發育。②15周齡以后種公雞睪丸重量的增加開始加快,睪丸重量在加光刺激3周后增加更加明顯,重的可達到22克,這期間體重增長不足、體重下降或者將超重的種公雞體重拉回標準,對睪丸的發育影響非常大。③在25~35周齡,睪丸重量和精液數量最高。35周齡成熟良好的種公雞,睪丸重量大約在45克,輸精管發育良好,并且睪丸上有良好的血管分布和健康的色澤。此期容易失重,應注意觀察和觸摸雞只,保持適當的增重和避免各種應激。④在35周齡以后,睪丸開始自然萎縮,血管分布明顯減少,睪丸顏色蒼白,輸精管顏色和大小變差。精液數量與質量也逐步下降,受精率也隨之逐步下降。保持公雞良好的體重、增重和體況能延緩高峰后受精率的下降速度。
二、管理措施
1. 進雞前準備。公母分開飼養,種公雞欄放在雞舍前面,有條件的最好把公雞單獨放在1棟雞舍內飼養。種公雞應小欄飼養,每欄雞數在500只以下,且最好手工準確加料。使用產蛋期相同的料線,料線高度要合適,18周齡后每只種公雞料位為20厘米。種公雞最好地面平養,但密度不超過3.5只/米2。
2. 早期管理。首先要使用高質量的顆粒破碎料,粗蛋白含量達21%;其次最遲在15日齡開始每日限飼,拉長骨骼生長時間,使脛骨充分生長,尤其是平養時。如果不及時限飼,種公雞會不長毛和骨骼,只長肉。此外,要控制體重使之達標或稍超標,確保各階段周增重達標,生長曲線平滑。
3. 及時分群。優良種公雞的均勻度應在90%以上,分群時應達到性成熟,對斷喙不好、體重太輕、骨架小且過肥、瞎眼、趾有問題以及體形不好的種公雞,應淘汰。一般在22日齡前分群,這時限飼強度不大,雞群均勻度好,以后如果沒有料位不當、喂料不勻、串欄等問題,就不用再分群了。
4. 斷喙要整齊。斷喙一般垂直切掉上喙的1/3,上下喙必須齊,否則會影響交配和浪費飼料。斷喙時要選熟練工人操作,并設專人檢查斷喙情況。
5. 密度適宜。密度與飼喂面積會直接影響公雞質量、均勻度和受精率。密度過大會造成飼喂面積不足,受精率低下。育成期密度一般為3~3.5只/米2,料位在5周齡、6~10周齡、11~15周齡、16~64周齡分別為5厘米、10厘米、15厘米、18厘米。種公雞發育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密度過大造成墊料潮濕、均勻度低下、睪丸發育不好等。
6. 公母混群。①混群前種公雞選擇。體重在平均體重范圍(±150克)內,淘汰過大、過小公雞;胸肌飽滿,脛骨長度達標,腳和趾平直,冠、臉與肉髯紅色,背直,喙整齊,眼睛明亮等。不要把未成熟公雞混群,因未發育公雞受早熟母雞壓制,會造成終生發育不良?;烊簳r應逐只挑選。②混群時間。加光后一周混群,一般在23~24周齡(等母雞性成熟再混群)。均勻度不好可分次混群,23周先混5%,24周再混2%,25周將剩余的公雞混入。③混群后,每周稱重2次,根據體重及時調整料量(100~160克/只·天不等)。不應只看手冊,結合觸摸胸肌來定料量,一旦摸到胸肌發軟就應加料。④公母比例控制。剛混群時種公雞占8.5%左右就夠了,不好的公雞應及時淘汰,到最后種公雞比例6.5%就足夠了。
7. 產蛋期的管理。①公雞喂料系統應具有簡單、喂料量準確、分布均勻、高度適宜、不傷害雞冠、能做到公母分飼等優點。②架板高度要合適。若架板高度超過45厘米,45周齡后必須有爬梯;若架板高度超過60厘米,則需全期設置爬梯,否則種公雞上去后,就不想下地面交配了,會嚴重影響受精率。反之架板過低,產蛋箱高度不夠,雞只在下面扎堆,墊料容易霉變,并影響工人撿蛋。③注重種公雞的日常檢查。一是檢查公母雞是否互相偷吃飼料。良好的喂料系統是防止偷料的關鍵,經常檢查防棲柵,防止公母雞互相偷吃飼料。每周還應檢查公雞鼻簽是否正常,發現沒有的應及時補穿鼻簽。二是稱重時檢查種公雞豐滿度。種公雞豐滿度評分:每周選15只公雞,分5個等級,1級=太瘦,衰弱;2級=瘦但健康工作;3級=完美的,部分龍骨露出;4級=輕微過肥;5級=圓胸過肥。根據種公雞豐滿度,及時加減料。三是避免種公雞失重。種公雞失重的影響:當剛開始失重時,精子質量與數量受到影響;當輕微失重時,精子質量降低;如果在5周內失重100克以上,精子質量、數量均降低;如果5周內失重大于500克,精子生產停止甚至有時是不可逆的。30周齡后最危險的情況就是公雞失重,如發現公雞失重后可每天每只加料4~5克,超重后可減4~5克料。正常情況料量為130~135克,如母雞偷吃公雞料,料量最多可達160克。四是觀察公雞臉色?;烊汉竺恐苡^察公雞臉部變化,如發現臉色變白,證明營養攝取不足,性激素分泌開始下降。同時檢查胸肌變化,如肌肉變軟或消瘦證明營養攝取不足。五是檢查肛門顏色和脛骨血斑。受精率高的公雞肛門寬大、開闊、紅潤,脛骨布滿血斑。④及時淘汰種公雞。將活力減退、藏在料線下、胸肌豐滿度差、性未成熟、超重、肛門周圍顏色淡、臉色蒼白、腿趾不好、過度交配等不良的種公雞及時淘汰掉。
8. 種公雞替換。種公雞替換的優點有:增強新老公雞交配活力、增加精子質量、提高受精率。一般建議雞舍之間進行種公雞調換。如果雞舍之間調換25%~30%種公雞,可以在4~8周內提高受精率4%~5%。雞舍之間調換種公雞,還可以減少由于外來公雞進入造成的疾病問題。在受精率下降之前(40周齡)、種公雞在雞舍分布均勻、公母雞混合均勻、種公雞體況良好的情況下,內部調換公雞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