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該病以產蛋雞多發,導致產蛋雞生產性能下降,患病雞多由于肝臟積聚大量的脂肪,出現肝脂肪變性,易于發生撕裂,發生內出血,故又稱為脂肪肝一出血綜合征。該病也發生于10~30日齡肉仔雞(肉雞又稱肉雞脂肪肝腎綜合征),其特征是發病前突然麻痹,隨后死亡。剖檢可見肝、腎蒼白腫脹,組織學檢查表現脂肪浸潤,一般情況下,死亡率不超過6%,但有時可高過20%。該病也發生于產蛋鴨、鵝。
關于本病的報道較多,疾病類型多樣,但真正對其病因揭示的尚不十分清楚,脂肪肝綜合征的發生主要受遺傳、營養、環境等影響。
一、遺傳因素
理論和實踐證實,不同品種雞對脂肪肝綜合征的敏感性不同,肉用種雞比蛋用品種具有更高的發病率。這可能主要與雌激素代謝增高有關。
二、飼養管理因素
1.籠養要比平養易發,其原因是:
①籠養雞活動量小,能量消耗少而使過多的能量轉化成脂肪沉積;
②籠養雞不能食糞獲得部分所需營養,例如生物素,可能引起脂肪代謝紊亂;籠養雞體內的沙礫得不到有效的補充,雞只長期缺乏運動導致肌胃等消化器官機能減弱進行而誘發FIs。
2.應激因素,特別是當飼料中生物素含量處于臨界水平時,突然中斷飼料供給或因捕捉、雷鳴、驚嚇、噪音等可促進脂肪肝綜合征發生。尤其是熱應激釋放的外源性皮質類激素和其他一些糖皮質類固醇可促進葡萄糖異生和加強脂肪的合成,使體內脂肪沉積加快。
3.溫度。脂肪肝綜合征主要發生于高溫季節,是與機體的高水平的肝脂肪沉積相關。高溫環境還使死亡率升高。病雞肥胖,高溫天氣新陳代駙旺盛,血管充分膨脹,導致肝臟破裂出血,并引起大量死亡。
三、營養因素
1.能蛋比:低蛋白日糧,特別是動物蛋白和小麥為基礎的日糧與脂肪肝綜合征的發生有關,飼料能量過高,超過11 3兆焦/千克,粗蛋白較低(低于16%)而引起產蛋鴨脂肪肝綜合征發生。低脂肪、低蛋白日糧中提高脂肪和蛋白質水平或氨基酸含量時,可降低FLKS 的發病率證實了蛋白質脂肪的比例及含量對其發生有一定的影響。
2.脂肪與糖的比例。來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比來自飼料脂肪中的能量對肝臟的損害更大。雞脂肪肝變性的差異不僅與飼料種類有關,而且與飼料中的糖和脂肪比例有關。
3.微量元素與維生素。日糧成分中生物素利用率低是其發生原因。發現向缺乏生物素的日糧中添加生物素可顯著地降低FLKS的死亡率。日糧中加一些B族維生素的飼料可以有效地減少脂肪肝綜合征的死亡率。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索B族、鋅、銅、硒、錳、鐵,可影響自由基的產生與抗氧化保護機制括性之間的平衡和這些過氧化物的清除。上述缺乏可能導致脂肪肝綜合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