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客人 [請登錄] [免費注冊 首頁-招商-代理-品牌-企業-展會-資訊-專題-招聘
微畜牧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招商
  • 代理
  • 品牌
  • 公司
  • 展會
  • 專題
  • 招聘
  • 報價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內蒙古
  • 海南
  • 四川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寧夏
  • 青海
  • 新疆
  • 首頁
  • 資訊
  • 飼養管理
  • 養禽技術
  • 雞常見病毒性疾病雞馬立克氏病介紹
    來源:  發布日期:2016-05-28  發布者:佚名  共閱605次

        雞馬立克氏病是雞場最常見的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是由皰疹病毒引起的腫瘤性傳染病,以侵害外周神經、各內臟器官、虹膜和皮膚,引起上述器官、組織產生腫瘤為特征。皰疹病毒病毒能在雞胚絨毛尿囊膜上產生典型的痘斑,卵黃囊接種較好。能在雞腎細胞、雞胚成纖維細胞和鴨胚成纖維細胞上生長產生痘斑。      
        一、病原
        馬立克氏病病毒屬于皰疹病毒群的,B亞群病毒,具有囊膜的病毒粒子直徑約130~170毫微米,該病毒在雞組織內有兩種存在形式,一種是沒有發育成熟的無囊膜的細胞結合毒,稱為不完全病毒,主要存在于白細胞及臟器內腫瘤細胞中,該病毒僅有一層核衣殼,病雞死后隨著細胞的崩解很快失去感染性;另一種是在羽毛囊上皮中的有囊膜的病毒,一稱為完全病毒,可脫離細胞而存活,而且對外界環境抵抗力很強,一年后仍有感染力,在傳播雞馬立克氏病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馬立克氏病病毒能在鴨胚成纖維細胞、雞腎細胞上生長繁殖;該病毒接種于4日齡璃胚的卵黃囊內,接種后12~15日檢查可發現在雞胚的絨毛尿囊上有小點或直徑1~2毫米的白色斑點病灶。病毒接種于剛出殼的雛雞,3~6周后,在其內臟器官產生肉眼可見的組織病變。   
        自感染雞的羽毛囊浸出的病毒在- 65℃可保存210天,37℃保存18小時,56℃保存30分鐘,60℃保存10分鐘全部死亡。在自然條件下,從羽毛囊上皮排出的病毒,因其外部有保護性物質??稍谳^長時期內存。病雞糞便和墊草中的病毒可保存16周,在干燥羽毛中室溫下保存8個月仍有傳染性。病毒對各種化學消毒劑的抵抗力不強。該病毒感染可抑制雞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表現為雞對疫苗接種不見明顯效果或完全失效,其原因是巨噬細胞功能受到抑制,自然殺傷細胞活性降低。所以在雞場必須對該瘸引起足夠的重視。
        根據免疫熒光和免疫擴散試驗的結果,可將馬立克氏病毒分為三個血清型,即I型、Ⅱ型和Ⅲ型。其中,只有血清學Ⅰ型與毒力或致癌性有關。
        二、流行病學
        雞是馬立克氏病最主要的自然宿主,其他禽類很少發生馬立克氏病,鵪鶉、火雞和山雞也可感染,但無臨床癥狀。感染程度與雞的年齡、品種、環境和毒株毒力等有關。1日齡雞最易感,發病大多在2~5月齡,也有報道第三周就發病的。病雞和帶毒雞是馬立克氏病主要的傳染源。病毒附著在雞羽毛的根部或隨皮屑排出,可污染墊料、塵埃等而長期具有傳染性,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染,也可通過消化道傳染。馬立克氏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和雞韻品種、病毒毒力、感染時間和飼養管理制度密切相關,發病率25%~60%。死亡率因現在都進行了免疫接種,一般小于5%。
        三、癥狀
        雞馬立克氏病的潛伏期約3~4周,但有較大的變動范圍。根據癥狀和病變發生的主要部位,馬立克氏病在臨床上可分為四個類型,即神經型(古典型)、內臟型(急性型)、眼型和皮膚型。有時混合發生。
        1.神經型 此型發現得最早,故稱為古典型。其特征是病雞的外周神經被病毒侵害,不同部位的神經受害時表現的癥狀不相同。當坐骨神經受侵害時,病雞表現為一條腿或者兩條腿麻痹,步態失調,常表現為一條腿前伸,另一條腿后伸,形成特征性的“劈叉”姿勢,有時兩腿完全麻痹,病雞完全癱瘓;當臂神經受侵害時,病雞表現為一側或者兩側翅膀麻痹下垂;支配頸部肌肉的神經受損時,引起低頭、扭頭或歪頭現象;頸部迷走神經受害時,引起嗉囊膨大,松弛及呼吸困難;腹神經受侵害時常表現為拉稀癥狀。此型病程一般較長,病雞行動、采食困難,因饑餓、飲水不足而消瘦、脫水,最后衰竭死亡。
        2.內臟型 此型相對而言要比神經型病程短,故稱為急性型。病雞初期無明顯癥狀,最后精神沉郁,食欲減少,羽毛松亂,排黃白色或黃綠色稀糞,逐漸消瘦,雞冠和肉髯萎縮,顏色變淡,常突然死亡,多見于50~80日齡的雞,死亡率30%~80%。
        3.眼型 單眼或雙眼發病。表現為虹膜色素消失,呈同心環狀、斑點狀或彌漫的灰白色(正常虹膜呈橘黃色,虹膜中央為黑色的瞳孔),稱為“魚眼”、“白眼病”、“灰眼”,瞳孔逐漸縮小,邊緣不整齊,呈鋸齒狀,嚴重時瞳孔僅有粟粒大,病眼逐漸失去對光線強弱的適應能力,最后病眼視力喪失,雙眼失明的病雞死亡較快,單側眼睛發病的病程較長。                
        4.皮膚型 此型一般無臨床癥狀,腫瘤多發生于翅膀、頸郝、背部、尾部上方及大腿的皮膚上。表現為羽毛囊周圍的皮膚增多、粗糙,使毛囊形成小結節或腫瘤物,約有玉米粒至蠶豆大,較硬,病程較長,最后多衰竭死亡。 
        近年來發現,雛雞發生的一種腦炎,被看作是雞馬立克氏病的一種病型。其特征是突然癱瘓,主要是頸部和腿,持續3天后康復,這種臨床癥狀可出現在5周齡的雞群中,發病率大小不等,性成熟的雞也會偶然出現,雞多在癥狀出現后數周死亡。鏡檢腦部有組織學病變。    
        四、病理剖檢
        1.神經型 受侵害神經的病變特征是神經腫脹變粗,比正常粗2~3倍,變成黃色或灰色,有時呈半透明的膠凍樣,同一根神經上還可見到小的結節,神經粗細不均,橫紋消失,對稱的神經通常是一側有病變,而另一側正常,進行對比有助于診斷。  
        2.內臟型 臟器上有大小不等的腫瘤結節,腫瘤可形成結節突出于臟器表面,也可能不突出臟器表面,可能是彌漫性的浸潤在內臟的實質內。腫瘤多呈灰白色或黃白色,質硬,切面平整似油脂樣,腫瘤多見于肝、脾、腎、腺胃、睪丸、肺、胰臟、心臟、卵巢、肌肉和皮膚等器官。其中,肝、脾、腎、卵巢及睪丸腫大明顯,可增大到原來的數倍至數十倍,可使腺胃胃壁增厚2~3倍,腺胃外觀腫脹、較硬,腺胃黏膜潮紅,乳頭變大,頂端潰爛。肌肉發生腫瘤時可見肌肉內有灰白色條紋狀或結節狀腫瘤。該病多使法氏囊萎縮,偶爾呈彌漫性腫大,不形成結節狀腫瘤。這是該病與淋巴性白血病在剖檢上的主要區別。 
        3.眼型和皮膚型 眼型和皮膚型的剖檢病變無特征性的肉眼變化,主要根據其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進行診斷。
        五、診斷
        1.現場診斷 根據馬立克氏病的臨床特點、癥狀和病理剖檢變化可以做出初步診斷。
        2.實驗室診斷
        病毒的分離培養與鑒定:選用病雞羽毛根、肝、腎等病變組織器官,進行病毒分離。由于雞馬立克氏病毒是高度細胞結合性的,所以必須用全細胞作為接種物。用腹腔接種的途徑感染1日齡雛雞,3~4周后可出現病變;通過卵黃囊或絨毛尿囊膜途徑接種病毒的4日齡雞胚,在接種后4~6天或10~11天,在絨毛尿囊膜上一般出現痘斑。                 
        血清學檢查:目前檢測方法很多,如間接熒光抗體技術、間接紅細胞凝集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瓊脂擴散試驗等均可用于雞馬立克氏病的診斷。常用的是血清瓊脂擴散試驗和羽囊瓊脂擴散試驗,具體操作方法參見第一篇的相關章節。但這些方法只能確定雞只與馬立克氏病病毒有無接觸,不能用于個別雞的診斷,所以這些方法適用于雞群感染情況的監測。                  
    鑒別診斷:馬立克氏病的內臟型與淋巴性白血病均屬于腫瘤性疾病,眼觀變化很相似,因此應加以鑒別。二者的主要區別詳見本書的附錄部分。
        六、防治
        雞馬立克氏病無特效藥物治療,但有效疫苗的研制和應用還是很成功的。通過免疫接種是預防該病的主要措施,但疫苗接種有其局限性,必須搞好包括遺傳抵抗力和生物安全在內的綜合性防疫措施。
        1.免疫接種             
        (1)預防雞馬立克氏病的常用疫苗
        馬立克氏病毒人工致弱毒株苗:這是世界上第一個預防腫瘤的疫苗,由于這種疫苗必須保存在液氮(-196℃)或-70℃超低溫冰箱內及其他局限性,目前已很少應用。
        馬立克氏病毒同源自然弱毒菌:這是雞馬立克氏病毒的自然弱毒株制成的。這種苗安全、穩定、效果好。目前在我國已被廣泛應用的SB-1和814均屬此類,但這種苗在應用過程中有毒力增強和較大傳播性的缺點。
        火雞皰疹病毒苗:由火雞皰疹病毒制成。這種疫苗對雞和火雞無致病性,安全,免疫效果也較好。目前在我國已廣泛應用。雛雞接種疫苗后10~14天產生免疫力,保護期可達一年半。
        多價苗: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毒株的疫苗稱為多價苗,如814-HB1二價苗,814-SB1-HVT三價苗等。多價苗的免疫效果明顯優于單價苗。
        (2)免疫方法 目前,對雞馬立克氏病進行免疫的常用方法是對一日齡雛雞進行皮下或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部位一般在雛雞頸后的皮下,肌肉注射一般注射于胸肌內。有關采用其他途徑,如氣霧免疫和胚胎免疫等的試驗也有報道,而且效果也不錯,這可能是將來的一種發展趨勢。
        2.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應激因素飼養密度不能過大;幼雞對馬立克氏病最易感,必須與成年雞分開飼養,嚴密隔離;保持通風良好,注意環境衛生,預防雛雞白痢、球蟲病以及代謝性疾病,增強雛雞的抵抗力。
        3.加強衛生消毒工作,消毒包括種蛋消毒、孵化器消毒、初生雛雞消毒、接雛用具的消毒、育雛舍的消毒等,這樣可防止雞群的早期感染。種雞場應嚴格做好檢疫工作,徹底消滅該病的傳染來源。
     

    打印本文   返回頂部   關閉該頁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答案
    公司簡介  |  聯系方式  |  幫助信息  |  友情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 在線客服QQ
    国产偷窥女洗浴在线_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_67149中文无码久久_18HDXXXX国产在线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