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育雛雞舍溫度高、飼養密度大、雛雞新陳代謝旺盛.如果只注意保溫而忽視通風則會造成舍內空氣污濁.有害氣體含量超標,影響雞群正常的生長發育和健康。在寒冷季節或密閉式雞舍育雛時,這種問題尤為突出。因此.育雛期必須處理好保溫和通風的關系.為雞舍內環境提供新鮮的空氣,排除過多的廢氣和有害氣體,保證雞舍的最佳溫度和適宜的濕度,來滿足雞只正常生長的需求.最大限度地發揮雞只的生產潛能。
1采用最小通風,保持雞舍溫度,避免排除雞舍內過多的熱量
育雛期雛雞需要較高的溫度.育雛前期外界溫度通常低于目標溫度,雞舍需要供熱.這種情況要使用最小通風方式。最小通風量是為滿足雞只生理要求設定的,不受溫度控制,其大小為0.7~1.0立方米/千克體重每小時(每日清糞、出欄清糞),它是根據雞舍二氧化碳濃度要求計算出的。雞舍內二氧化碳主要由雞群呼出,并無毒性,只有在空氣中濃度過高,持續時間過長時會造成缺氧。雞舍中一般不會達到此等危害程度.其衛生學的意義在于雞舍內二氧化碳含量過高,表明雞舍空氣比較污濁.其他有害氣體也較多。一般認為雞舍內二氧化碳在空氣總量中含量不超過0.2%,則舍內的有害氣體不會超過衛生標準的要求。因此通常規定舍內二氧化碳含量以不超過0.15%為宜。
采用最小通風時。一般通過定時來控制排風扇運轉。幼齡雞群因通風需要量較少,排風扇運轉時間也相對較少。為減少雞舍內環境較大的波動,建議采用5分鐘一個周期的定時循環.育雛期排風扇每個周期至少有20%的時間在運轉.成年雞群至少30%的時間在運轉。隨著雞群生長發育以及雞群產熱量和雞舍內相對濕度的增加,最小通風量應逐漸增加,定時開啟時間也應增加。確定雞舍最小通風量是否合適的最好方法是經常深入雞舍,觀察和記錄雞群的行為、空氣質量、負壓、相對濕度和墊料的潮濕情況。以此為依據進行最小通風量的設定。在執行最小通風量的情況下.若氨氣超標應檢查管理好水線的使用。
冬季或雨季人們通常對小齡雞群的通風較為謹慎.其實我們不必擔心進入雞舍的新鮮空氣的濕度大小,冷空氣本身包含不了多少水分,當與舍內暖空氣充分混合,使之溫度升高,相對濕度降低,這樣隨著舍內空氣流動,可以吸收并排出舍內過多的濕度和有害氣體。因此.即使在外界極端寒冷的氣候條件下也應保持雞舍必要的最小通風量。
2確保準確的進風方式。避免雞群受涼是育雛期通風的關鍵
寒冷季節.進入雞舍的新鮮空氣應保持一定的風速和方向.使進入雞舍的新鮮空氣和雞舍內的暖空氣充分混合.溫度升高后再接觸到雞群,避免冷空氣直接接觸雞群造成冷應激。為此,建議在雞舍側墻安裝排風扇和可調節風門的進風口,進行橫向負壓通風。進風口必須對稱開啟,開啟的大小要與風機匹配,目的是使雞舍通風均勻有效、舍內靜壓適當、雞舍風速適宜。同時進風口要安裝導流板,且導流板的角度與屋頂的角度平行,可使進入雞舍的冷空氣沿著雞舍頂部流向雞舍中央,在雞舍的上方與暖空氣混合.雞群受冷應激及墊料潮濕的可能性較小。
一般情況下.進風小窗最小開啟距離為2.5~3厘米,進風小窗風速最小在4.6米/秒鐘(舍寬12米)或5.0米/秒鐘(舍寬14米),舍內靜壓維持在1.25~2.5毫米水柱。前4周雞背風速不超過O.15米/秒鐘。
采用橫向通風時,為保證通風換氣均勻,要科學設計、安裝通風設施。當雞舍寬度小于13米時,小風機間距一般為18米左右,最大不大于25米,120米長的雞舍可以配36型橫向風機5臺:通風小窗間距一般為3~4米,每側30個,每個小窗的橫斷面積為0.27米×0.56米=O.15平方米。
3雞舍密閉性能良好是保證合理有效通風的前提
任何負壓通風情況下,采用最小通風量的成功與否取決于雞舍的密閉性能??刂坪秒u舍內環境的基礎是確??諝庵荒軓脑O定的進風口進入雞舍.讓進入雞舍的冷空氣與雞舍內的熱空氣充分混合。如果密閉性不嚴,導致風經由漏風口進入,造成雞舍的靜態壓力值變小,則進入雞舍的空氣流速太慢,使較重的冷空氣(特別是冬季)會進入到雞舍下部、門窗等地,在雞舍內出現通風死角、賊風、低溫點、高溫點(雞舍隔熱性能差),漏風嚴重時最終會使雞舍后端的溫度比前端要高出很多,有時會達到4℃以上,不僅影響生長發育甚至會影響雞群健康。
為了檢查雞舍的密閉性,可以將雞舍所有的門窗和進風口關閉,然后啟動一臺1.25米或2臺0.90米的抽風機,雞舍內測定的負壓必須超過37.5帕,否則,說明雞舍有漏風的地方,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對雞舍的門窗、排風扇的百葉窗、擋糞板等任何可能漏風的地方進行檢查和維護,使雞舍的密封狀態達到最佳.這樣才可使冬季的通風換氣和夏季的通風降溫效果最好。
4及時轉換通風模式,維持環境的穩定,實現溫度的平穩過渡
隨著雞群的生長發育,雞群本身會產生越來越多的代謝能,到了育雛后期,尤其是外界溫度不是很低的情況下,雞舍內溫度可能超過恒溫控制器設定值。在這種情況下,雞舍的通風要用恒溫控制器來控制風機的運轉,以排除雞舍內過多的熱量,這樣就沒必要對雞舍進行最小通風。管理人員必須密切關注雞舍內外的溫度變化以及雞群的表現來確定改變通風方式的最佳時間。
一般在秋冬、冬春換季時期,或外界溫度與雞舍目標溫度相差6。C以內時采用混合通風模式?;旌贤L模式是銜接橫向通風和縱向通風的過渡通風方式.它是利用雞舍末端風機和兩側墻的通風小窗及正面的進風El。排除過量的熱氣和增加換氣率,避免了單純采用橫向通風造成的進風量不足,以及單純采用縱向通風造成前后溫差較大和通風不均勻等情況的產生。側墻上進風口的狀態控制非常重要。小窗開啟的大小方向及數量應隨風機開啟的數量變化而變化。最大限度地縮小雞舍溫度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差異,保證舍內橫向、縱向溫差小于3。C,垂直溫差小于1.5。C。晝夜溫差小于5。C,每小時溫差小于2℃。
夏季當外界氣溫達到24℃~27℃左右、縱向風機開啟50%仍降不到目標溫度時,應使用縱向通風:當外界溫度高于28℃、濕度小于70%時,可同時開啟濕簾進行降溫。
在轉換通風模式的時間判斷方面,必須理解、重視雞的體感溫度,避免造成小周齡雞的冷應激。雞的體感溫度與溫度計所測量的溫度是不同的,它受雞舍溫度、濕度、風速、13齡等因素的影響??諝膺\動會對雞只產生風冷效應,風速越快,雞的體感溫度與溫度計值差距越大,對同一13齡雞,當風速為1.0米,秒鐘時,體感溫度要比溫度計值低2。12,而風速增大為1.5米/秒鐘時,體感溫度要低4。C;日齡越小風冷效應越大,如舍內風速為1.0米,秒鐘,1 13齡雛雞感應降低溫度8'12,而35日齡的肉雞約為30C。
因此.我們有必要經常深入雞舍,仔細觀察雞群在不同時間、不同地段的行為表現,以此為依據,切實、有效地做好雞舍的通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