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雞場有一個好的環境,對雞的生長也是有好處的,養殖戶在日常做好雞場環境衛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升其養殖效益。雞場環境衛生的提升方法如下:
改善雞舍環境可從以下幾點出發:
一、堅持全進全出的飼養工藝
有條件最好以場為單位全進全出.但在中國目前條件下普遍這樣要求不現實。以棟舍為單位全進全出就是同一日齡的由同一種雞場購進的雛雞,同時進入一棟雞舍,同時轉群,同時淘汰,雞群大小一致,易于飼養和管理。雛雞來源于一個場一批雞,必須抗體一致,便干防疫免疫,便于消毒。雛雞一定要來源于健康無病的種雞場。
二、搞好雞場定期防疫消毒
場區總體布局上凡進的車輛、人員都需經過消毒池、消毒間或消毒走廊,飼養員進人生產區還要有第二道消毒或消毒間,外來人員或非直接飼養管理人員不能進人生產區。必須進人生產區的要換消毒膠鞋、工作服,有條件的還要洗澡更衣。場內生產區劃分為凈道和臟道,飼料車和飼養人員走凈道,糞車走臟道。防疫消毒不能對外人緊(是對的)對內部松,因為接觸雞最多的還是本場的飼養人員,一定要嚴格要求,雞場工作人員家里不能養雞。
三、改善飲水設備
飲水衛生與否直接關系到雞只健康。水質應合乎衛生標準,水塔、水箱、水槽要定期沖洗、刷拭,經常保持清沽衛生。雞舍內的水箱要有蓋以防灰塵雜物落入內。據某雞場檢測,水槽進水端每毫升含230個大腸桿菌,水槽90多米到末端每毫升大腸桿菌達到72380個,增加了315倍,由此行來水槽飲水也是造成疾病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夏天要每天刷拭。
從飲水衛生出發應創造條件逐步采用乳頭飲水器。北京市一雞場從1991年開始試用乳頭飲水器,經過三年將全場總飼養40萬只其中蛋雞28萬只籠位全部改裝成乳頭飲水器,據抽檢乳頭飲水器滴下的水,每毫升含大腸桿菌3個,最多9個,基本達到人飲用水標準。1988年采用水植飲水時全場全年總用量36萬立方米.全部改用乳頭飲水器后的1993年全場全年用水量降到10.5萬立方米,節水70%以上。從改裝開始至改裝完成的1991~1993年度比1988~1990年度全場共少死雞8.6萬只,多產鮮蛋 177萬千克。當然生產成績的提高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采用乳頭飲水器確實起了重要作用。用水少了舍內和場區污染面也小了,環境大為改善。
四、改變清糞方式
要改造清稀糞變為清千糞的工藝,改一年一清糞為天夭清糞,雞舍里雞糞少了,舍內有害氣體自然也就少了,清出來的雞糞要堆放在生產區內以外劃定的堆糞場,不可在場內亂堆,最好能及時售出、運走。大雞場產糞較多,不能及時運走就要考慮加工問題。雞糞加工工藝有發酵、烘干等。
五、關于雞舍的通風換氣問題
雞每千克體重的耗氧量和排出的二氧化碳差不多都是其他家畜的2倍,雞糞分解會產生大從的氨、硫化氫等有害氣體,舍內還有大量粉塵,雞舍通風換氣不良會給雞群帶來嚴重危害。氨氣可以破壞呼吸道毅膜上皮細胞,使細菌容易浸入,降低飼料報酬,延遲性成熟。20mL/m3持續6周可引起肺水腫、充血,易感新城疫,50 mL/m3數日后要流鼻涕、眼淚,達到100 mL/m3時產蛋量由81%下降到68%,12周以后才能恢復。雞無汗腺,在高溫環境下其體熱主要靠呼吸道蒸發水分排除。產蛋雞在18℃時每分鐘呼吸25次,溫度升高到35℃時每分鐘呼吸達160次。產蛋雞以氣溫21℃為基礎,環境溫度每升高1℃,采食勝減少1.5%,高溫下顯著降低雞的采食徽及采食持續時間,但采食次數增加。產蛋雞最佳溫度是14.5℃~25. 5℃,肉雞除保溫期外以21℃~26℃增重最快。